關於我

我的相片
Hong Kong
不一樣的跑者,不一樣的心路

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

【雷利衛徑長征2018】蛻變,就在雷利!

https://cdntwrunning.biji.co/808_db5818fc53226d75f011edfc8ed641117ef605fc8dba5425d6965fbd4c8fbe1f.jpg
自去年完成了《苗圃挑戰12小時》(下稱「苗圃」)26K賽事後,一直希望在越野跑的道
路上,有進一步的突破。該賽事和另一場同樣以衛奕信徑為主要賽道的《雷利衛徑長征》
(下稱「雷利」),開賽日期只是相隔不足一星期。自問自己實力未夠班,所以當時出戰
的越野賽,都是選擇30公里以下的個人賽事,從未想到自己可以出戰《雷利衛徑長征》這
個需要組成團隊參加的賽事。

在2017-2018賽季最後一場賽事《揹水一戰2018》(30公里賽事)順利完賽後,正是我要
去計劃及考慮下一賽季有意報名的賽事。其實這時已對《雷利衛徑長征》十分留意,尤其
去年賽事因颱風而腰斬,反而令我對這賽事有更有興趣,體驗有什麼吸引力令出戰「雷利」
的隊員們力戰惡劣環境,並計劃逢單年出戰「苗圃」、逢雙年出戰「雷利」,只是當時未
想到要夥拍什麼拍檔組隊。

執筆之時,已經完成了《雷利衛徑長征2018》的「越野日征」,在寫下感想時,這刻想起,
「雷利」給我的第一個蛻變是:跳出人際關口,敢於招募同伴!我內子一直認為認為我的
其中一個弱點,就是人際關係較弱。由於「雷利」規定要組成2至4人團隊,招募隊員就成
為其中一個要跨過的難關。

當原本計劃答應與我組隊的夥伴決定「甩底」,我竟然大膽地在Facebook的長跑群組上公
開招募隊員!結果有兩個「跑友」Yukin和Sunny答應加入,就膽粗粗地去報名這個《雷利衛
徑長征2018》的「越野日征」賽程!在決定隊名時,我提議以「雷利」的主題「衛徑‧青年‧
世界」,以我們的腳步去為青少年帶來希望,提出以「希望」的希伯來文「Hatikvah (התקווה)
(也是現時以色列國歌的歌名)作隊名(正式隊名為「Hatikvah 2018」),兩名隊員竟然
表示無異議,也肯放手讓我擔當隊長一職(兩名隊員其實比我有更多路賽和山賽的經驗,
並分別取得一級及二級山藝證書)!這也表示他們對我組隊和領導團隊的信任!

由8月起,我們團隊分了3次去練習今次賽道,雖然今次出征的「越野日征」組別,只有30
公里,不過都要爬過多座大山,包括港島的紫羅蘭山、渣甸山、小馬山,過海後又要上五桂
山、東洋山及大老山,然後才在沙田坳道衝線。早前在練習時,在登上紫羅蘭山及東洋山,
可能因酷熱天氣,更重要可能是登山方法有問題,顯得十分吃力。多得隊員Sunny教導正確
的登山方法,到9月初出賽前的最後操練(行畢整個賽道),在登山和裝備方面有明顯的進
步,不再感到「冇氣冇力」。

在賽事最後操練後一星期,超強颱風「山竹」襲港,不少行山徑及道路遭到嚴重破壞,在
災後數星期的賽事,無論路賽山賽都受嚴重影響,取消的、改期的、改道的都不少。多得
大會及各方義工的努力,今年「雷利」終可以如期舉行,只是無法去打「大佬」—「越野
日征」的東洋山,要改由飛鵝山路上山。不過真的要一讚大會在改道上十分用心,盡量不
影響賽道長度及爬升,始終「雷利」完賽者可獲UTMB分數,對一些想儲分以備戰2019年
UTMB的山友來說,十分重要。(當然對我們這班「山賽」初哥來說,UTMB分數並沒有什
麼意義,但亦代表賽事難度唔係講笑的。)
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48_C6AC13CB-930E-EC32-C536-E60D20987BDF.JPG
Hatikvah 2018起點合照(鳴謝:EC Windblow)

終於到了10月13日比賽日,當日天氣時陰時晴,算是山賽的理想天氣。我們一行三人到達
起點,做好登記及行李寄存,很快就到比賽開始。賽前的最後練習,我們用了9小時才完
成,之後檢討整個練習過程後作出調整,最後定了我們預計賽事完成時間:8小時。這個已
算是十分保守的時間,因為是第一次出戰隊際山賽,目的只有一個:Full Team無痛完賽

日征賽事於10:30起步,其實天氣已經開始炎熱,不過幸好上紫羅蘭山時吹正東北風,陣陣
涼風減輕了登山時的吃力,加上心理上已克服「樓梯機」的陰影,沒有第一次操練時登上
紫羅蘭山的辛苦。過海後登上五桂山及前後的兩個不知名山頭,都也能夠保持膽量,結果
就在不知不覺間,連續征服了多個自己以為難以登上的山頭,也征服了自己的「怯」。
這就是「雷利」給我的第二個蛻變:不要讓自己有任何「怯」的藉口!因為,「怯」,你
就會輸一世
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1013_114953.jpg
向陽明山莊進發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1013_120501.jpg
抵達CP1檢查站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1013_141041.jpg
參賽隊伍需於鰂魚涌乘搭港鐵前往油塘,這是《雷利衛徑長征》的最大特色

其實之前在CP1,隊員Sunny朋友帶來的肉醬意粉支援,也是十分及時,他又幫助我補充
水袋的食水。我們在過了小馬山路段時,另一名隊員Yukin跣了一腳「碌」落地,幸好只
是小腿擦傷,恰巧有2個外籍山友途經,也及時協助我們。跟著在乘搭港鐵到達油塘站時,
我內子Cherri也送來及時的寶礦力飲品予我們團隊。

我們全程都一直按預計的步伐前進,最後還比預期時間早了15分鐘抵達井欄樹檢查站
(CP3),我教會夫婦團契的Sam一家四口也在這時到達檢查站支援,帶給十分好吃的三文
治及汽水,讓我們一行人吃得飽飽,又找到救傷人員幫Yukin去清潔傷口,然後才繼續最後
一段賽程。這就是「雷利」給我的第三個蛻變:發揮領導才能,適時找到合適支援,讓
出戰長途賽事時無後顧之憂
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IMG-20181013-WA0018.jpg
於CP3井欄樹檢查站支援的Sam一家

離開CP3,經過井欄樹村的村屋,抵達「休悠田園」的黃色郵箱。「原裝正版」的「雷利」
要在這個郵箱轉右,經黃麖地、大藍湖,登上東洋山,在標柱柱W40處上石屎車路;但因
颱風「山竹」影響,大會公佈賽道在這處改為左轉,沿石砌路一直去到飛鵝山路路口,再
右轉沿車路上山,匯合原有衛徑直奔沙田坳道終點。這個特別版的「雷利日征」可一而不
可再,就懷著探險的心態繼續上路。

途中見到另一隊日征隊伍,由改道的路段折回,我問他們情況,原來他們因為之前在CP3
井欄樹村補給,一時大意忘記了報到!我就叫他們速速返去檢查站報到,這樣一來一回,
他們恐怕浪費了十多分鐘時間!我和隊員也認為,這些「低級錯誤」是山賽不應讓犯的,
所以我們做法十分正確,就是一到檢查站,第一件事就是要報到,然後才去補給。

到了飛鵝山道,我再查閱我們隊伍的賽事進度,原來我們的時間都十分理想,位置一直在
30至31名上下,不過Sunny卻提醒我,登上飛鵝山道觀景台之後的路段,才是爭取名次的關
鍵。沿路見到著名的「百花林」,半山又可遠眺西貢蠔涌及匡湖居的景色,算是補償了登
不到東洋山的遺憾吧,畢竟我們若再挑戰「雷利」,未必有這樣的「改道」經歷。好吧,
就讓我們享受餘下的一段,盡力完成賽事吧。
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1013_163614.jpg
大會指示賽道於「休悠田園」的黃色郵箱左轉繼續行程
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1013_165659.jpg
改道賽道驚喜之一:飛鵝山道「百花林」的入口,為國父孫中山母親楊氏安葬之處
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1013_171303.jpg
改道賽道驚喜之二:飛鵝山道遠眺西貢蠔涌及匡湖居景色

抵達飛鵝山觀景台,我又不禁拍下九龍半島景色,這時隊員提醒我,真正的挑戰在此才
開始,因為這段後就是連續下斜路段,隊伍會在這處開始衝下去做時間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1013_172516.jpg
飛鵝山道遠眺九龍景色

果然,我們三人一開始跑下去時,已有另外數隊(不論是全征或日征隊伍)在飛鵝山路
「爆」下去,爭持十分激烈。我們也不甘示弱,沿車路一直狂奔,途中見到不少操練毅
行者的「山友」,見到此場景,也有鼓勵我們繼續「爆」下去。因為我在落斜方面實力
較強,這就是發揮「小宇宙」的時候。

離終點約100米,等待我們全隊人齊,就一齊挽手狂奔,在沙田坳道近獅子亭衝線!最後
用了7小時17分6秒Full Team完成這仗《雷利衛徑長征2018》的「越野日征」賽事,比賽事
預計的8小時快得多!再一次證明,只要我們齊心,「我們的希望沒有失去
(希伯來文:עוד לא אבדה תקותנו)」(來源自以色列國歌歌詞第二節)

短短30公里的賽程,大會公佈總爬升已達1400m(之後用Strava計算,累積攀升已經去到
1560m),這是我歷來出戰越野跑賽事中爬升最高的一場!總結來說,我們全隊三人齊心
合力,策略用得合宜,最終能夠戰勝一切困難,首次完成隊際越野賽事,最後更在全部58
隊能成功完賽的隊伍中,排名第30,第一次出戰就得到理想的成績!

這就是「雷利」給我的第四個蛻變:齊心一致,就沒有難成的事


賽事結果(我們團隊D203最後以第30名完成)

當然,沒有東洋山的「雷利日征」,始終都會有些遺憾。期望日後能有機會,我們原班人
馬再戰「真‧雷利日征」吧!

想到這處,真的要多謝隊員的配偶們!沒有您們的支持和「放行」,這數月來也沒有機會
一齊練習和聯誼,彼此鼓勵!也要多謝我教會的伉儷團契的夫婦和母會(北角宣道會)
「男人天空」的弟兄們,在背後無論以物質或言語的支持,都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!


2018年3月21日星期三

【揹水一戰2018】再一次跨越自己——30K的挑戰

【揹水一戰2018】再一次跨越自己——30K的挑戰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74054.jpg
去年(2017年)我第一次參加《揹水一戰》,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越野跑賽事,其特別之處是要揹
起4.5公升的食水,以大會指定的竹籃揹著,用雙腳完成指定的15公里或30公里賽程,以體驗山區農
民缺乏食水、日日為食水攀山越嶺而奔波的苦況,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食水資源。我當時參加的是
15公里「奪標組」,最後用了2小時5分鐘完成賽事。
自問這次成績十分滿意,對山賽(越野跑)的熱愛亦從此越來越濃厚,因此在2017-2018年度賽季,
先後報了3場山賽,前兩場為《苗圃挑戰12小時》及《迷你四徑》(麥理浩徑站),前者更是首次參
加20公里以上的賽事(26公里),也取得不俗的成績(用了5小時半完成)。來到今個跑季第三場報
名的山賽,也是我今年跑季的煞科戰《揹水一戰2018》,在去年報名時,已決定將賽程加碼,參加
30公里的「奪標組」,更進一步跨越自己。
有人說,參加山賽的跑友,會愈跑愈上癮,這話的確沒有錯,尤其在我去年底完成廣州馬拉松(半
馬)後,已步署下一年會否挑戰首個全馬。最終決定,若今年成功挑戰《揹水一戰》30公里,下一
賽季就會決定跑首個全馬賽事!早前分兩段試了大部份路段,推算可以在6小時內完成,就以6小時
為今次《揹水一戰》完賽目標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73251.jpg
準備出發,誓必克服難關!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74708.jpg
準備出發(左一為山界好友Tommy Mok)
賽事在早上8時開始起步。起跑當天天氣較為多雲潮濕,不過尚算舒適,是相當合宜的跑山天氣。
一如去年,起步後以穩定步伐,沿貝璐道上山,過了香港仔華人墳場後不久,就沿引水道慢跑,
然後跑入港島徑3段的上斜路。
去年出戰的15公里賽道,在港島徑H026標距柱後不久,就沿港島徑右轉跑入越野小徑,今次我參
加的30公里賽事(和今年新增的42公里賽事),就在這個分支位沿貝璐道一直跑上山,直至山頂
的加列山道口。當揹起4.5公升的水前進時,基本上是不易跑上山的,而且之後計算過,單單這段
2.3公里的斜路,連續爬升已經200多米,還要應付餘下超過20多公里的賽程呢!這樣上斜路的難
度,我形容比攀上雞公嶺和大刀屻(環大帽山越野跑UTMT賽事必經賽道)更加難!
上到貝璐道近加列山道口,該處有第一個水站,剛好遇到大學同班同學Victor Lee(他也參加不少
的路跑賽事)在斜路上當賽事拍攝,份外感到親切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83434.jpg
揹水跑上貝璐道大斜路,是體力的考驗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84046.jpg
巧遇大學同學Victor Lee拍攝中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victorlee.jpg
Victor Lee拍下作者出賽最美一刻!
離開水站後,便橫過加列山道天橋進入山頂路段。加列山道天橋又名渣甸橋,為香港第一座行車天
橋,於1912年落成通車,為一級歷史建築物,已有過百年歷史。橋底的山頂道只容許高度不超過4米
的車輛通行,所以自1960年山頂有巴士服務以來,中巴及其後的新巴,都為了應付這條天橋的高度
限制,要特別購置矮身的雙層巴士行走往返山頂的巴士路線,因而大費周章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84129.jpg
渣甸橋
過了渣甸橋,便正式進入山頂,沿賓吉道(30公里賽道的最高點,海拔455米)、種植道向山頂廣
場進發。《揹水一戰》正值每年初春舉行,山頂及維港一帶經常被大霧籠罩,加上賽事前數天曾經
下雨,路面濕滑,增加了賽事的難度。不過相比上山頂一段的連續爬升,算是較易應付的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85204.jpg
由種植道可見白濛濛一片的中環及維港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85718.jpg
山頂廣場的「綠皮」纜車
見到前面的纜車路軌(該處為山頂纜車的白加道站),就知道快抵達山頂廣場。在山頂廣場對出的
空地,展出了一部當年的「綠皮」纜車。回家後查閱網上資料才知道,這款纜車自1959年起,接載
往返山頂的居民及遊客接近30年,直至1989年才換成現時2卡車的全鋁製紅色纜車,可謂見證山頂
交通的發展。
與此同時,在山頂廣場原來同時有一個步行籌款活動(後來才知道是第二屆「慈善活力健肝行」,
由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主辦),而步行路線正是逆時針繞經盧吉道及夏力道一圈。這天,山頂真
的好不熱鬧!
離開山頂廣場後,由該處直至香港仔郊野公園(香港仔上水塘)算是賽事上半場(30K賽道西段)
的精華。山頂一段的港島徑1段,是遠眺維港景色的最佳地點,可惜當日因為維港大霧,只見白濛
濛的雲海遮蓋山下的高樓大廈,不過這段路卻是十分好跑,跑手這時亦已開始分散,我可以輕鬆
的向著夏力道的交界的檢查站(CP1)跑去。在該處當然是大吃大喝一番,然後才前往薄扶林水塘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IMG_0860.jpg
作者在盧吉道前進中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91526.jpg
CP1檢查站(位於夏力道與盧吉道交界)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091845.jpg
沿夏力道經克頓道落龍虎山
由夏力道檢查站起,先要沿克頓道跑下山,進入龍虎山郊野公園,再沿古道通往薄扶林水塘。該古
道繞經龍虎山和西高山的西邊,沿途可遠眺薄扶林、大口環及數碼港一帶景色。不久該古道就接回
港島徑1段,之後賽道就一直沿港島徑前進,直至H026標距柱(亦即是賽道開始後不久走過的貝璐
道口)才暫時離開港島徑。
在港島徑H010-H015路段,就是薄扶林郊野公園的範圍,在濃密的密林中穿梭,心裡感受到逃離石
屎森林的解脫,但途中又望見薄扶林一帶的高樓住宅,郊區原來與城市相隔這麼近。到達薄扶林水
塘道,沿左側水務道路上了一小段路(港島徑2段),就見到在H015路標設置的水站,照樣,我也
是大吃大喝一番,尤其麵包和水果吃得十分多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02027.jpg
薄扶林水塘的水站
離開H015標距柱後,要先上一段不太高的樓梯路段,跟著就一直是石屎路,直至H021標距柱後的緊
急電話亭,因上落不太大,可以以穩定的速度跑走。在過了涼亭後不久(H022標距柱),就是港島
徑2段中最險要的一段,這時自己身處懸崖傍邊,雖然這處景觀極佳,田灣、華富邨、海怡半島以至
南丫島的「三支香」(發電廠煙囪)的景觀最清楚,但這時陽光向我們招手,天氣變得炎熱,沿這
段山徑行走要步步為營(早前試路時,適值大風天氣,也是十分危險),加上後面又有不少跑手,
為免阻碍跑手前進,只好放下這些美景,連一幅照片也沒有拍下。
無驚無險地過了這段懸崖路段,抵達引水道後,就一直沿引水道跑去,直至香港仔水塘。這段引水
道下面就是田灣邨,沿途都有風景欣賞,不過本身較狹窄,所以要爬頭也不容易。直至見到跨越引
水道的橋,就標誌完成港島徑2段,沿貝璐道(就是我們開頭上山的一段)逆走一小段後,就經左面
的引水道跑入香港仔水塘道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10506.jpg
這條橋標誌30公里賽事的上半段賽道即將完結
入到香港仔水塘道,迎面見到不少15公里組別的跑手迎面而來,他們在踏上凱旋回歸終點的時候,
我們這群30公里組別(及今年新增的42公里組別)的跑手們,還有未完成的賽程要走(這時已完成
了約18公里賽程),一會兒我們還要返回這裡,凱旋結束旅程呢。
跑了大約19K,抵達了香港仔上水塘(燒烤區2號場)的檢查站(CP2),差不多是中午時份,只見檢
查站內,人人補給,連我不例外,這刻拿手取個熱騰騰的杯麵來吃,麵包、水果更加是不在話下。
當我在吃這些食物、回味上半場走過的路段的時候,也聽到有團隊參加者受傷,甚至要中途退出。
我這刻覺得,每到檢查站我都有胃口吃東西,吃得才能走得,尤其首次挑戰30K公里的長途賽程,
這絕對是能否順利完賽的關鍵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12957.jpg
香港仔水塘開餐是也!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14522.jpg
香港仔上水塘,風景怡人
在檢查站拖拉一會後再次啟程,開始30K賽程的下半場(東段),這段先是跨過香港仔上水塘主壩,
沿水塘南岸折入山徑,逆時針繞經班納山山腰後,就是又一大段的越野路。但這段路並不長,跟著
就是轉入另一段引水道,這段引水道和先前港島徑H023-H025的引水道不同,可謂沒有風景可看,
這些平淡路段令人感覺特別漫長。不過,這條引水道原來大有來頭,是著名的「金夫人馳馬徑」,
以第十七任香港總督金文泰的夫人(Marie Penelope Rose)命名,相信是她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
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。引水道的其中一段也屬港島徑範圍,位置大約由H041標距柱之後,直至H043
標距柱之後約250米的一段。
跟著繼續沿引水道進入最後一段越野路段,只見四圍樹林密佈,路上也散滿枯樹,原來這是香港僅
存的風水林「南風道林地」,該處保留了香港開埠初期便有的原生樹林,不僅有不少極具保育價值
的植物,亦是香港錄得最多植物品種的地方,因此香港政府於1993年6月把林地定為具特殊科學價
值地點。林地的植物品種包括黃桐、刺果紫玉盤、柳葉茶等。就連興建港鐵南港島線時,往返金鐘至海洋公園的隧道,也要刻意避開這片林地。
早前我為這次《揹水一戰》試路,就是在這處(在賽道大約23.2K處)發現有塌樹仍未清理,試路後
立即透過Facebook通知大會,大會回覆又很快,說會立即通知漁護署人員清理。比賽當日,大會在
這路段上也有掛上絲帶和警示提醒跑手,這點的確值得一讚!
在這段林道走進其中,在密集的樹林中間穿過,仿似走過環大帽山越野跑(UTMT)最具特色的一段
路段燕岩竹林隧道,這是賽道中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路段。如燕岩竹林隧道一般,高聳的樹林令我們
無法知道自己的位置,就在這時,一段樓梯出現,接上金夫人馳馬徑,跟著就是30K賽事最後的大佬
—通往布力徑的「樓梯機」。去年參加《迷你四徑—麥理浩徑站》時,由城門水塘主壩上針山要上
2000級「樓梯機」;雖然今次只有700級,不過由於是揹著4.5公升食水,在背重下的登山,顯得特別
吃力,結果中途要停下數次休息,若不是中途見到打氣的標語,也難以完成這段短短500米的樓梯機
路段,抵達布力徑,這處也是30公里賽事最後一個檢查站。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15904.jpg
班納山麓眺鴨脷洲及港鐵南港島線鴨脷洲大橋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23645.jpg
穿越南風道林地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25727.jpg
由布力徑回望700級「樓梯機」
抵達布力徑檢查站,30公里跑手就直接沿布力徑西行,42公里跑手就繼續沿布力徑向東行,繞經畢
拉山及渣甸山一圈後才返回布力徑西行。在這個檢查站,我再次吃下數件水果和三文治,這時內心
想著,作為一個越野跑手,斜路對於我來說其實「冇有怕」,最要命的是「樓梯機」,因為相當吃
力,很易消磨跑手的意志。跟著想起內子正在家中等著我歸來,當晚一齊吃日式放題慶祝,於是我
二話不說,立即起程前赴終點。
這一段賽道(布力徑至香港仔郊野公園),去年《揹水一戰》15K賽事已經跑過,因此對路況也有
一定認識,加上是石屎路,因此難度比之前的路段容易。到達布力徑近山頂道時,看著跑錶,可能
因為之前布力徑「樓梯機」已扣掉大量體力和時間,很難做到5小時30分的目標,不過在6小時內完
成仍是有可能的。因此,在香港仔水塘道的最後一段,就傾盡全力跑落去,不過其中一段斜度十分
高,若貿然衝下去,一不留神又是摔得人仰馬翻,所以又要不時「煞制」。
過了這一段斜路,見到早前跑過的路口(30K賽道西段的香港仔上水塘入口),再看一次跑錶,我心
想:「若果不加速,可能無法在6小時內完成。」於是忍著腳底痛楚,跑得幾多就幾多,最後100米
更雙手舉起Pole,奮力地跑,哈哈,終於衝線了!
衝線後再看一次跑錶,原來……05:47:41!I’ve made it!我終於成功在6小時內完成這場30K越野跑賽
事了!(註:於6小時30分內完成賽事為《揹水一戰》42K的參賽資格)
賽後感想
這是我第一次出戰30公里的山賽(雖然實際上按跑錶計算,只有約28.9公里),是歷來參加賽事賽
道距離最遠的(去年10月《苗圃挑戰12小時》才突破26公里),跑出成績也是十分滿意的,也是1年
多前首次出戰山賽以來最漂亮的一仗。這個30K賽道,讓我踏足港島區不少以前未留意的郊野及山徑,
十分享受比賽過程,更長的賽道,更讓我體驗山區農民日日為奔波的苦況,可謂別具意義。
吸收了去年處理竹籃及4.5公升食水的經驗,今年賽事也沒有出現去年水樽搖晃的情況,竹籃在放了
水樽後,又有空間容納補給的水袋,讓我在有需要時取用水袋的運動飲品,能夠成功完賽,這是一
個重要的關鍵。
今年大會在環保的工作上落足很多功夫,在檢查站均有清晰指示廢物分類,也沒有去年賽事有跑手投
訴胡亂傾倒食水的事件,可見這個賽事正在不斷地進步。
不知道下年《揹水一戰》我會否「加碼」挑戰42公里,但經過今次賽事後,肯定了自己的耐力,決定
2018-2019年新一個賽季,將會首次出戰全馬賽事!(暫定《廣州馬拉松2018》將成為我的初馬)甚
至挑戰更長的越野跑賽事!
完成了《揹水一戰2018》,也標誌著我的2017-2018年賽季暫告一段落,展望2018-2019年賽季將會是
對我更有挑戰、更有衝勁的一個賽季!再沒有任何的藉口,可以「怯」—「怯,你就會輸一世!
C:\Users\hka.cmlo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INetCache\Content.Word\20180318_144003.jpg
賽後作者留影